国足0-2日本,拼到抽筋仍失利,27年未尝胜绩

363 Views

7月12日晚,中国男足在东亚杯第二轮比赛中以0-2不敌日本队,遭遇了两连败。赛后的媒体评论意外地保持了一种“温和”的语调,部分人士赞扬球员们的拼搏精神,甚至认为这样的比分“尚可接受”,有的评论人士戏谑日本队的水平称其“无法进入世界杯”。然而,当我们深入分析数据后,36%的控球率、仅有4脚射门和0进球的冰冷数字,清晰地暴露了国足问题的深层次根源,这绝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输赢那么简单。

比赛的进程未曾给人太大意外。尽管日本队派出了主要由J联赛球员组成的替补阵容,但其传控节奏仍然完全碾压了国足。国足的拼搏精神毋庸置疑,张玉宁的单刀机会、韦世豪的拼命回防、以及18岁小将王钰栋几次内切制造威胁,都让人看到了斗志的体现,甚至王钰栋拼到受伤离场。但这些拼劲并没有掩盖国足在技战术上的全面落后:中场失去控制,反击只能传出三脚,纵使单刀也只能被对方守门员扑出。董路毫不留情地批评教练久尔杰维奇的“比赛阅读能力太差”,在球队60分钟0-2落后的情况下不进行换人,等到王钰栋受伤才被迫调整,显露出临场指挥的僵化。

更令人深思的是媒体对这一结果的“宽容”。李璇表示“比分比我预期的要好”,杨翼则认为“输两球算是正常”,毕竟国足曾在去年的世预赛中遭遇日本队0-7的惨败,如今输0-2倒显得成了“进步”。这样的自我安慰式评价反映出国足在球迷与媒体心中的期待值已经跌至谷底。苗原的调侃更是戳痛了现状:“日本队这水平无法入世界杯”,然而现实是,日本队派出的仍是三线阵容,而中国队全主力出战却毫无反抗之力,这种“挽尊”的说辞恰恰更衬托出了彼此间的差距。

在这场失利中,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年轻球员们的表现。王钰栋的突破与张玉宁的跑位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些许希望。然而,问题同样显著,王钰栋因超负荷拼搏而受伤,暴露出年轻球员在高强度对抗下的体能短板;张玉宁的单刀处理依旧显得过于传统,角度过正未能形成致命威胁。媒体人苗原提醒“王钰栋需要好好休息”,但国足目前能使用的新人才屈指可数,过度使用可能会适得其反。

展开全文

在即将迎来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国足对阵中国香港,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前两场比赛的净胜球为-5,虽说香港同样是-5但进球却更多。想要获胜,无非是击败一支地区球队;若是输了,必然将引发舆论的强烈反弹。代理主帅久尔杰维奇虽口口声声表示“不惧怕任何对手”,但若连香港队也无法战胜,他的执教位置恐怕会岌岌可危。

归根结底,这场失利不过是国足长年积累的颓势延续。与此同时,越南和印尼的球员们纷纷涌入J联赛锻炼,而我们仍在为“少输当赢”找借口;当日本足球历经20年蜕变为世界级时,我们却连基本的拼搏精神都成了奢侈品。在东亚杯连续两场失利后,真正值得思考的不是“为何失败”,而是“在接下来的27年中,我们还将被日本当作陪练多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直通赛刘诗雯3-1击败木子 获东京世锦赛资格
[全景奥运]巴黎奥运会场地自行车项目决出两金